中药治疗
(一)肾气不固
1.治法:补肾气,固精关。
2.方剂:济生种精丸(《济生方》)合金锁固精丸(《医方集解》)加减。
药物: 芡实10克,莲须5克,沙苑蒺藜10克,龙骨15克,牡蛎15克,莲子肉10克,桑螵蛸10克,茯苓10克,五味子5克,菟丝子10克,韭菜子10克,金櫻子10克。
方义: 兔丝子、五味子、韭菜子、沙苑子补肾益精,桑螵蛸、金樱子芡、芡实、莲须、龙骨、牡蛎固摄肾关,茯苓、莲肉健脾养心安神。
加减: 阳痿者加仙灵脾、仙茅、苁蓉温润壮阳,气虚者加黄芪、党参、山药健脾益气。
变通法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(《金匮要略》)加补肾固精药,如韭菜子、桑螵蛸、五味子、金樱子等。亦有用金匮肾气丸(《金匮要略》)为主加减者,均补肾固精之剂。
(二)阴虚火旺
1.治法:滋肾阴,降相火。
2、方剂:三才封髓丹(《卫生宝鉴》)合大补阴丸(《丹溪心法》)加减。
药物: 天冬10克,生熟地各10克,党参10克,黄柏6~ 10克,砂仁(后下)3~5克,甘草6克, 五味子6克,知母10克,龟甲(先煎)15克,鳖甲(先煎)15克,山萸肉10克。
方义: 龟甲、鳖甲滋阴潜阳,生地、熟地、山萸肉补肾养阴,知母、黄柏泻相火,党参、五味子益气,砂仁理气,甘草调中。
加减: 君相火旺者加丹皮、黄连泻火,气虚者加黄芪、白术益气。若早泄、盗汗可加龙骨、 牡蛎,既能收敛固精,又能潜阳止汗。
变通法:可用知柏地黄汤(《医宗金鉴》)加减,亦滋肾降火之剂。
(三)肝经湿热
1.治法:清利湿热,泻火泄肝。
2.方剂:龙胆泻肝汤(《医宗金鉴》)加减。
药物: 龙胆草10克,黄芩10克,柴胡10克,泽泻10克,木通10克,生地10-15克,当归10克,黄柏6~10克,知母10克,甘草6克。
方义: 龙胆草、黄芩、知母、黄柏清热泻火,泽泻、木通利水泄热,生地、当归和血,柴胡疏肝引经。
加减: 肝郁化火,心烦易怒者,加丹皮、山栀淸热; 阴囊湿痒,湿热下注者,加茯苓、苡仁、 苍术燥湿渗利。心神不宁,怔忡不安者,加炙远志、淮小麦、大枣,即合甘麦大枣汤(《金匮要 略》)用以安祌。
变通法:若见肾阴虚、肝火旺,湿热下注者,可用知柏地黄汤与龙胆泻肝汤合方加减, 或交替轮换使用。心火过旺,相火过炽,扰动精宫,封藏失职,而致早泄者,需投导赤散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合当归龙荟丸(《宣明论方》)清心泻肝。所愿不遂,肝郁气滞,疏泄失常,约束无能,形成早泄而无湿热相火表现,可用逍遥散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合玉锁丹(《景岳全 书》)疏肝理气,固涩敛精,后方为龙骨、莲花蕊、芡实、乌梅。
(四)心脾两虚
1.治法: 补益心脾。
2.方剂: 归脾汤(《济生方》)加减。
药物: 黄芪15克,党参10克,白术10克,茯神10克,龙眼肉10克,酸枣仁10克,当归 10克,远志10克,夜交藤15克,合欢皮10克,木香5克,甘草5克,五味子3克。
方义: 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茯神、甘草补脾益气, 龙眼肉、枣仁、当归、远志、夜交藤、合欢皮、 五味子养心安神,木香理气。
加减: 阳虚者加锁阳、益智仁补阳,阴虚者加龟甲、鳖甲、天麦冬滋阴。
变通法: 中气下陷,肾精不固者,可用升陷汤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合桂甘龙牡汤(《金 M要略》),前者用黄芪、知母、升麻、枯梗、柴胡举陷中气,后方用桂枝、甘草、龙骨、牡蛎固摄精关,为脾肾同治。
(五)心肾不交
1•治法:泻心补肾,交通心肾。
2.方剂: 黄连阿胶汤(《伤寒论》)加减。
药物: 黄连5克,阿胶(另烊冲)10克,黄芩10克,白芍10克,鸡子黄(冲入)2枚,远志10克, 枸杞子10克,莲子心5克,百合10克。
方义:黄连、黄芩、莲子心泻心火,鸡子黄、枸杞子补肾水,远志安神,百合润养,白芍和肝。
加减: 阴虚者加天麦冬、生地养阴,肝郁气滞者加柴胡、川楝子疏肝。
变通法: 酸枣仁汤(《金圆要略》)合桂甘龙牡汤(《金區要略》)加减,药如酸枣仁、知母、茯神、桂枝、甘草、龙骨、牡蛎等,安心神、固肾气同治。心神浮越、心火上炎者,可用淸肾 汤(《杂病源流犀烛》)加减,药如天冬、生地、黄柏、山药、牡蛎、茯苓、远志、五味子、枣仁等, 宁心神,降心火。
[针灸治疗]
取穴: 肾俞、关元、气海、三阴交、大赫。根据病情进行加减配穴,肝经湿热者加太冲、八 髎、丘墟、太溪,阴虚火旺者加内关、太冲、太溪,肾气不固加命门、中极。
方法: 一般以毫针平补平泻为法,肝经湿热用泻法,肾气亏虚用补法,并可加用灸法。
疗程: 每日1次,10天为1个疗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