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,补肾填精。病之早期,证属脾肺气虚者,治以健脾补肺;证属脾虚肝旺者,治以健脾平肝。证情较重者,多为肾精亏损,治以补肾填精为主。
【分型治疗】
1.脾虚气弱治则:健脾补气。
主方:人参启脾丸加减。
加减:纳呆食少,加砂仁6克(后下)、鸡内金10克烦躁少眠,加夜交藤10克、合欢皮10克;大便稀溏,加炮姜炭6克、煨葛根10克。
主方分析:人参启脾丸为健脾补气开胃要方。方中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健脾补气,山药、扁豆益气补脾,陈皮燥湿和中,木香理气开胃,神曲、麦芽消导开胃。
处方举例:
黄芪10克 党参IO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合欢皮10克 牡蛎30克(先煎)龙骨30克(先煎)山药10克 神曲10克 甘草6克
2.脾虚肝旺治则:健脾平肝。
主方:益脾镇惊散加减。
加减:体虚多汗,加五味子6克、牡蛎30克(先煎);睡中惊惕,加蝉衣6克、珍珠母30克(先煎);反复抽搐,加全蝎粉1克(吞)、蜈蚣粉1克(吞)。
主方分析:益脾镇惊散为健脾补气,熄风镇痉的要方。方中人参补益元气,白术、茯苓健脾助运,朱砂安神镇惊,钩藤平肝熄风,灯心草清降心火,甘草调和诸药。
处方举例:
黄芪10克 太子参15克 白术10克 茯神10克 钩藤10克(后下)蝉衣6克 灯心草2克 扎牡蛎30克(先煎)僵蚕10克 甘草6克
3.脾肾虚亏治则:培补脾肾。
主方:补天大造丸加减。
加减:神疲纳呆,加黄精10克、佛手10克;智力不健,加益智仁10克、石菖蒲10克;汗多者,加牡蛎30克(先煎)、碧桃干10克。
主方分析:补天大造九是培肾补气填精的要方。
方中紫河车补肾填精,黄芪补益元气,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山药益气健脾,鹿角、杞子补益肝肾,当归、熟地黄、白芍、龟版滋养阴血,枣仁、远志养血安神。
处方举例:
党参10克 当归10克 生熟地各10克 山药10克 山萸肉10克 补骨脂10克 鹿角10克(先煎)龟版15克(先煎)紫河车粉3克(吞)牡蛎30克(先煎)
【推拿法治疗】
推拿治疗佝偻病的原则是脾胃虚弱宜健脾和胃,肾气不足宜补肾益气。其操作方法如下:
1、脾胃虚弱
①患儿取仰卧位,术者位于一侧,补脾经,运八卦,推三关,运水人土,按摩腹部,揉中脘。取俯卧位,按揉脾俞、胃俞,捏脊。
②方解:补脾经、推三关、揉中脘、捏脊温中健脾,益气补血;运八卦、揉外劳温阳助
运,理气和血;按揉脾俞、胃俞、运水入土健脾助运。
2、肾气不足
①患儿取仰卧位,术者位于一侧,补肺经,补肾经,补脾经,推三关,摩腹,揉百会。取俯卧位,揉肾俞、脾俞,捏脊。
②方解:补肺经、推三关益气补肺;补脾经、摩腹、按揉脾俞补脾和胃;补脾经、揉肾俞、捏脊补肾培元;揉百会升提阳气以助诸穴。
3、随症加减
易受惊惕加揉小天心,揉五指节镇惊安神;形体瘦弱加按揉足三里以调中理气;大便稀加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;鸡胸,脊柱畸形可在局部加按法、拿法,以疏理筋脉。
【中药治疗】
中药方集:
1、虾皮蛋羹预防小儿佝偻病
[配 方] 虾皮10克,鸡蛋1个。
[制用法] 将鸡蛋打花与虾皮搅拌均匀,放入蒸锅中蒸熟。佐餐。
[功 效] 经常食用可预防小儿佝偻病。
2、鸡蛋应治小儿佝偻病
[配 方] 鸡蛋皮。
[制用法] 将鸡蛋皮洗净,烤干,研粉过箩极细。1周岁以下每次服0.5克,1—2岁每次1克,每日2次。
[功 效] 制酸补钙。用治钙质缺乏手足搐溺症、佝偻病。
3、猪骨菠菜汤治软骨病
[配 方] 猪脊骨或腿骨、菠菜各适量。
[制用法] 将猪骨砸碎,加水熬成浓汤,加入洗净切成小段的菠菜稍煮即成。饮汤吃菜,最后将骨髓亦吃下。每日2次,可连续饮服。
[功 效] 养血,利骨。用治小儿软骨病。
4、蛤壳双甲丸补钙强骨
[配 方] 蛤壳、炮山甲片、炮鳖甲片各等份,蜂蜜适量。
[制用法] 将上述前3味各研极细末,炼蜜为丸,以米汤送服。每服10克(小儿减半),每日2次。
[功 效] 治小儿佝偻病或因缺钙而痉挛抽搐。
5、海蛤壳散治小儿佝偻病
[配 方] 海蛤壳、甘草各等量。
[制用法] 将上2味研粉,混合后备用。每次3-5克,每日2-3 次,开水冲服。
[功 效] 健脾壮骨。治疗小儿佝偻病。
6、瓦楞子龙骨散治小儿佝偻病
[配 方] 毛蚶壳(瓦楞子)、龙骨各30克,苍术9克,五味子3 克。
[制用法] 先煅瓦楞子,然后与诸药共研为细末。每次1,5克, 1日3次,连服1—2个月。
[功 效] 健脾燥湿,补肾壮骨。治疗小儿佝偻病。
7、珍珠贝太子参治小儿佝偻病
[配 方] 珍珠贝30克,太子参9克,苍术、熟地、五味子、女 贞子各6克。
[制用法] 上6味共研细末,或水煎。每次服1克,每日3次, 连服2个月;或上药每日1剂,水煎分3次服。
[功 效] 补肾益脾。治疗小儿佝偻病。
8、竹叶卷心治佝偻病
[配 方] 竹叶卷心6克,灯心1克。
[制用法] 煎后取液50毫升,加奶100毫升,每次30毫升,每 日3次口服。
[功 效] 治佝偻病患儿夜间啼哭,白天吃奶正常者。
9、黄连治佝偻病
[配 方] 黄连3克。
[制用法] 水煎,取30毫升,加奶100毫升,加糖20克,每次 100毫升,每日3次口服。
[功 效] 治佝偻病患儿夜间啼哭,白天吃奶正常者。
10、生地麦冬治佝偻病
[配 方] 生地6克,麦冬6克。
[制用法] 取液与粳米煮粥,喂粥,每日 2~3次。
[功 效] 治佝偻病。
11、蜜饯黄精治小儿下肢无力
[配 方] 干黄精100克,蜂蜜200克。
[制用法] 干黄精洗净放在铝锅内,加水浸泡透发,再以小火煎煮至熟烂,液干,加入蜂蜜煮沸,调匀即成。待冷,装瓶备用。每次1汤匙。
[功 效] 补益精气,强筋壮骨。用治小儿下肢萎软无力。
12、生黄芪治佝偻病
[配 方] 生黄芪9克,党参9克,丁香15克。
[制用法] 水煎服,日1剂。
[功 效] 治佝楼病。
13、苜蓿治佝偻病
[配 方] 苜蓿60克。
[制用法] 水煮,频服。
[功 效] 治佝偻病。
14、干香蕈治佝偻病
[配 方] 干香蕈9克。
[制用法] 先用开水泡发,发透后再将香蕈洗净,放入锅内,加水适量,并将泡发香蕈的开水去掉沉淀物后,一起倒入锅内煎煮,每日3次温服。
[功 效] 预防佝偻病。
15、钩藤治佝偻病
[配方] 钩藤6克。
[制用法] 水煎15分钟,取液30毫升,加奶100毫升,每次20 毫升,每日3次。
[功 效] 治佝偻病,夜惊夜闹甚者。
16、鸡肝治佝偻病
[配 方] 鸡肝1具。
[制用法] 煮粥,常吃。
[功 效] 治有明显软骨表现者。
17、炒黄豆治佝偻病
[配 方] 炒黄豆研末,鸡蛋皮炒糊研末。
[制用法] 等量混合,加白糖,每次服3克,每日3次,连服1个月。
[功 效] 治佝偻病。
18、田螺治佝偻病
[配 方] 田螺250克。
[制用法] 在清水中放置24小时后再用水炖熟,加盐调味,喝汤吃肉。
[功 效] 治佝偻病。
19、鸡蛋壳治佝偻病
[配方] 鸡蛋壳。
[制用法] 洗净烤干研粉过筛。6个月至1岁每次0.5克,1—2 岁每次1克,日服2次。
[功效] 治佝偻病。
20、生板栗白糖预防佝偻病
[配 方] 生板栗500克,白糖250克。
[制用法] 先将板栗加水煮半小时,待凉,剥去皮,放在碗内再 蒸40分钟,趁热用刀将板栗压拌成碎泥,加人白糖搅匀,再把栗泥 填平成饼状,摆在盘中即成色味俱佳的食品,可供患儿经常食用。
[功 效] 本方常吃对治疗小儿佝偻病有效。
【偏方验方】
1、 黄芪30克,五味子3克,猪肝50克,猪腿骨(连骨髓)500克,
先将猪骨髓敲碎,与五味子、黄芪——起加水煮沸,改用文火煮1小时,滤去骨片与药渣,将肝切片人汤内煮熟,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,吃肝喝汤。一剂可分1顿服完,宜常服,直至病愈。
本方适用于以脾肾虚弱为主要症状的小儿佝偻病。
2、鲜鸡肉500克,青辣椒、葱、火腿、蒜各50克,猪油250克,酱油20克。将鲜鸡肉削去皮,揩干净,切为滚刀,炒锅内放人猪油,待油温上升到50℃时,将鸡肉入锅炸一下捞起,锅中留油25克,将余油倒出,先下大蒜片,下青椒、火腿、葱炒一下,把鸡倒入锅内,加入酱油,加一匙肉汤,用淀粉勾芡,加入味精及少许芝麻油。
本方能防治儿童佝偻病。
3、 鹿茸100克,附片30克,猪蹄2只。将鹿茸切薄片,猪蹄洗净,3味同入锅,微火煮数沸,调味食用。
本方适用于小儿发育不良,骨软行迟,囟门不合等症。
4、 生板栗500克,白糖250克。先将板栗加水煮半小时,待凉,剥去皮,放在碗内再蒸40分钟,趁热用刀将板栗压拌成碎泥,加入白糖搅匀,再把栗泥填平成饼状,摆在盘中即成色味俱佳的食品,可供患几经常食用。
本方常吃对治疗小儿佝偻病有效。
5、龟板(即乌龟的腹部甲壳)若干。将龟板用清水浸泡3日,但需每天换水。刮去污垢,放入砂锅内,加多量的水用文火煮,每天煮8—10小时,连煮3天,取出晒干,碾为细末。每次1克,每日2—3次,开水吞服。
本方能有效地防治小儿佝偻病。
6、 鸡蛋皮若干。将鸡蛋皮洗净;烤干,研粉过箩极细。1周岁以下,每次服0.5克;1—2岁,每次1克;每日2次。
本方可用以防治小儿佝偻病。
7、田螺、酱油、醋各适量。将田螺漂洗干净,放于沸水锅中煮沸,挑取螺肉蘸调料吃,可以常煮食。
本方可治因钙代谢失调而引起的小儿佝偻病。
8、猪脊骨或腿骨150克,红萝卜 200克。将二者洗净共煲汤服食。
本方适用于因肾脾虚弱所致的小儿佝偻病。
9、 胎盘粉10克,醋炒鱼骨50克,炒鸡蛋壳20克,白糖30克。共研细末,每次0.5克,1日3次,宜久服。
本方适用于因肾气亏损所致小儿佝偻病。
10、 虎胚骨(酒炙赤)、生干地黄、酸枣仁(酒浸去皮炒香)、白茯苓、辣桂、防风、当归、川穹、牛膝各等分。将药制成末,炼蜜和丸麻子大,每服5丸,酒吞下或木瓜汤下。
本方出自明朱橡著的(普济方》,适用于小儿佝偻病。
11、怀山药、牡蛎、生龟板、黑芝麻各15克,怀牛膝、熟地、茯苓各9克,制首乌12克,山萸肉、生白术、西党参、全当归各6克,益智仁3克,大红枣3枚。水煎服,或将药研成细末,和匀,每日早晨、晚上用开水冲调4.5克。同时用炙黄芪9克,大红枣5枚浓煎,连汤带枣1次服完,每日1次。
本方源于《中医临证摄要》,适用于小儿佝偻病。
12、黄芪、菟丝子、白术各10克。水煎服,上药煎成200亳升,装人瓶中备用,每次服10毫升,每日3次,全程2个月。
本方来源于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1987年9月,可主治小儿佝偻病。
【中成药】
1.玉屏风口服液每服5-10n,L,1日3次。用于肺脾气虚证。
2.龙牡壮骨冲剂每服1/2—1包,1日3次。用于肺脾气虚及脾虚肝旺证。
3.六味地黄丸每服2-4g,1日3次。用于肾精亏损证。